凝膠色譜柱作為高分子分離、分子量測定的核心部件,新手操作時若忽視細節,易導致柱效下降、數據偏差甚至柱體損壞。以下梳理5個高頻誤區及實用規避方案,助力新手規范操作。?
誤區一:樣品前處理省略過濾/離心?
新手常直接進樣未處理的樣品,若樣品含顆粒雜質或未全部溶解的固體,會堵塞色譜柱篩板與孔隙,導致柱壓驟升、峰形拖尾。?
規避建議:液體樣品需經0.22μm濾膜過濾(根據樣品性質選有機相或水相濾膜),黏稠或含懸浮顆粒的樣品先離心(8000r/min,5分鐘),取上清液再過濾,確保樣品無固體雜質。?
誤區二:流速驟升驟降?
為追求實驗速度,新手可能突然調高流速(如從0.5mL/min直接升至1.5mL/min),或實驗結束后瞬間降為0,這會沖擊柱內固定相,導致柱床塌陷、分離效率下降。?
規避建議:流速調整需循序漸進,每次變動幅度不超過0.2mL/min,等待柱壓穩定后再繼續調整;實驗結束后,先將流速降至0.1-0.2mL/min,維持5分鐘,再關閉泵體。?

誤區三:平衡時間不足急于進樣?
新手常看到基線“看似平穩”就急于進樣,實則流動相與柱內殘留溶劑未充分平衡,易出現基線漂移、峰面積重復性差的問題。?
規避建議:更換流動相后,需根據柱長平衡(150mm柱平衡30分鐘,300mm柱平衡60分鐘以上),觀察基線波動范圍(應≤0.1mV/h),同時進樣空白溶劑驗證,確認無干擾峰后再正式進樣。?
誤區四:實驗后未及時清洗柱體?
新手可能實驗結束后直接關機,未清洗柱內殘留樣品(尤其是含強吸附性組分的樣品),長期積累會導致固定相污染、柱效不可逆下降。?
規避建議:實驗后用兼容流動相沖洗(如分析蛋白質樣品后,用5%甲醇水溶液沖洗30分鐘;分析有機溶劑樣品后,用純甲醇沖洗20分鐘),較后用保存溶劑(如80%甲醇水)沖洗10分鐘,確保柱內無殘留。?
誤區五:關機后未妥善保存柱子?
新手關機后常忽略柱子保存細節,如未密封柱端、暴露在空氣中,導致柱內溶劑揮發、微生物滋生(水相體系)。?
規避建議:卸下柱子后,立即用堵頭密封兩端(避免用手觸碰柱口),存放于室溫干燥處(避免陽光直射);若長期不用,每月需用保存溶劑沖洗一次,防止柱內發霉或固定相干裂。?
掌握以上規避方法,能有效延長凝膠色譜柱壽命,保障實驗數據精準性,新手操作時需耐心細致,養成規范操作習慣。